近日,我校化学学院朱广山、张宁教授团队在高性能离子传输多孔薄膜的研发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燃料电池作为高效清洁的能源转换装置,因其能量密度高、应用范围广及环境友好等优势,受到广泛关注。其中,离子交换膜作为核心组件,其性能直接决定着燃料电池的工作效率。尽管现有商用膜在离子传导方面表现良好,但其高昂成本、不清晰的分子结构以及对湿度的高度依赖性,严重制约了燃料电池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因此,开发性能优异的...
6月11日,2025长春国际光电博览会期间,由云顶集团·(中国区)官方网站主办,长春市北亚未来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半导体信息存储技术研讨会在东北亚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召开。会议以“智启芯机遇·共筑新时代”为主题,吸引了来自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专家学者及学生代表200余人参会,深入探讨半导体信息存储技术的前沿发展趋势与产业化路径。开幕式由云顶集团·(中国区)官方网站物理学院院长付申成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刘益春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他指...
近日,我校物理学院徐海阳教授团队在新型神经形态器件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受人脑神经系统高效信息处理机制启发,神经形态感知系统已成为推进类脑仿生发展的一项关键技术,在仿生机器人、智能假肢及柔性可穿戴领域展现独特优势。然而,传统电路系统往往需要多个器件及复杂的电路设计,降低了信息处理的效率,于是开发单一器件模拟类脑感知功能对发展神经形态感知系统的意义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团队提出了光控纳流体人工树...
为进一步加强国际高层次人才引进,深化生态与环境学科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学院“三位一体”学科建设,2025年5月25日至30日,受我校环境学院邀请,国际著名哺乳动物生态学家、南非自由州大学(University of the Free State)Peter John Taylor教授来校访问,并开展为期六天的系列学术交流活动。本次活动是我校环境学院面向非洲生态环境研究网络的重要合作尝试,也是学院推动构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共同体的重要举措之一。P...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黄汉民教授应邀莅临我校化学学院,为广大师生带来了一场关于“Huang-Complex: Discovery and Synthetic Applications”的学术报告,系统阐释了其团队围绕活性有机金属中间体Huang-Complex在C-N键领域取得的系列创新成果。黄汉民教授是国家级高层次领军人才,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RSC-Fellow)。1974年6月出生于湖北浠水,2003年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得有机化学博...
近日,厦门大学化学系黄培强教授应邀莅临我校化学学院,为广大师生带来了一场关于“酰胺直接转化的方法及其应用”的学术报告,系统阐释了其团队在酰胺活化领域取得的系列创新成果。黄培强教授是厦门大学南强特聘教授,国家级高层次领军人才,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中国化学会会士。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1983年留学法国,1987年获法国南巴黎大学博士学位。1988年在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Org. Chem. Fr...
近日,我校前沿交叉研究院教师团队在区域高分辨率智能天气预报大模型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团队基于新型深度学习网络架构,在美国HRRR数据集上开展实验,系统探索了区域天气预报中边界条件的处理机制,并显著提升了近地面气象变量的预报准确性。该研究为首个真正意义上聚焦人工智能区域天气预报模型的工作。相关成果以“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based limited area model for forecasting of surface meteorological v...
近日,我校地理科学学院Zicheng Yu教授研究团队在青藏高原泥炭地长期碳氮累积动态及调控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利用三江源地区泥炭地的多根泥炭柱芯,运用古生态学分析手段,揭示了长时间尺度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和扰动等关键生态要素对高寒泥炭地碳氮累积功能变化的调控作用。相关成果以“Impact of climate-induced water-table drawdown on carbon and nitrogen sequestration in a Kobresia-dominated peatland on...
近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分子表观遗传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合作在植物多倍体基因组进化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该研究详尽阐述了新形成的籼粳亚种间节段异源四倍体水稻中部分同源染色体间发生大规模重组,从而导致其在仅经历12次有性繁殖世代后快速演化为一系列在基因组组成和表型上均显著分歧的同源四倍体系的过程,暗示自然界中存在从异源多倍体(allopolyploid)向同源多倍体(autopolyploid)快速演化的可...
4月25日,格拉斯哥大学化学学院教授Haralampos N. Miras应邀莅临我校化学学院,为广大师生带来了一场关于“多金属氧簇结构设计与合成”的学术报告。Haralampos N. Miras,格拉斯哥大学化学学院教授,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担任EPSRC 同行评审专家、Materials 编委、"Self-Assembly of Supramolecualr Coordination Compounds" 编辑。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用于能源应用(H2 生产、水氧化、催化过程等)的金属氧化物/硫属化物基表...